先燙後印工藝,印刷廠需要這樣處理
1.先燙後印產品設計時要註意的問題
設計師在設計先燙後印產品時,既要體現自己的設計理念,又要兼顧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困難。首先要明確無論是燙金機還是印刷機始終都存在一定的誤差,在設計時要考慮為印刷和燙印的套準留有合理的偏差範圍,以免影響產品的視覺效果。其次,先燙後印的圖案面積最好不要設計得太大,否則很容易出現燙印殘缺和起霧現象
2.先燙後印工藝對排版的要求
先燙後印產品的排版幅面一般不宜太大,拼版聯數不宜過多,尤其是煙包中的小盒。因為版面越大,由於空氣溫濕度和印刷工藝等因素的影響,紙張發生變形的幅度也就越大,會造成印刷套準困難,出現很多廢品,因此合理的排版是印刷技術人員必須考慮的
3.先燙後印工藝對紙張的要求
先燙後印工藝由於要將電化鋁直接燙印在紙張上,因此對紙張的錶面強度要求較高。在燙印分離的瞬間,如果電化鋁的剝離力大於紙張纖維、粒子間的結合力,紙張便會破裂,從而出現電化鋁反拉的現象。復合鋁箔紙是在紙張的錶面復合了一層鋁箔,其錶面強度一般沒有問題,但如果紙張和鋁箔之間的黏結牢度不夠,雖然不一定會出現反拉現象,但也有可能會把鋁箔從紙張的錶面拉開,從而對後序的印刷工藝造成隱患
4.先燙後印工藝對燙金機的要求
先燙後印工藝的首選機型應該是圓壓圓或圓壓平燙金機,其次是平壓平燙金機。因為圓壓圓或圓壓平燙金機在燙印時是線接觸,燙印大面積的煙包產品時必須要用此類機器,其壓力比較容易調整。而平壓平燙金機是面接觸、受力面積大且不易調整壓力,極易因壓力過大而造成後續印刷圖案不實,大面積的中心燙印部分會起霧狀,或因為壓力過輕而造成燙印圖案殘缺。
煙包套準誤差要求不超過士0.2mm,由於燙金機和印刷機都有定的誤差,所以燙金機的精度能否達到要求就成了先燙後印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我公司成功改造了有恆和海德堡的圓壓平燙金機,用於大面積的先燙後印,利用光標檢測版縫(減少版縫產生的廢品,此類廢品幾乎為零),成功生產出天下秀、金將軍、龍鳳呈祥等一系列煙包,並成為生產高難度的先燙後印和定位燙印煙包產品的主要設備。
在平壓平燙金機中,國產上海亞華920型燙金機天津有恆1020型燙金機和進口的博斯特、JZ燙金機完全可以勝任此類加工(但是不能加工面積太大的先燙後印產品)。但是,由於一些只能縱向走箔的平壓平燙金機對電化鋁的浪費比較大,而且很難跳過和避開鐳射電化鋁的版縫,因此在實際生產中並不首選此類設備現在國內生產燙金機的廠商正想辦法解決跳版縫的問題,還有就是要求電化鋁廠商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生產疊版縫的電化鋁。
5.先燙後印工藝對燙印版的要求
金國內燙印電化鋁一般採用腐蝕銅版或鋅版,因為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製作周期較短。但這類燙印版的平整度和錶面光潔度都較差,使用時間稍長後就會壞掉(中間部位會因壓力過重而凹凸不平),燙印後的電化鋁表面常常出現燙印版的紋路和瑕疵,平整度較差,在光線照射下出現漫反射,使電化鋁本身的鐳射效果受到影響。
因此,生產先燙後印產品時,最好使用質量較好、熱性能優良的電雕版,能夠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
另外,先燙後印產品多使用復合鋁箔紙,因紙張錶面復合了一層緻密的鋁箔,透氣性能下降,在燙印過程中容易因為空氣不能及時逸出而導致燙印產品起泡發花,因此電雕版最好有一定的弧度,即中間高、周圍低,但弧度不可太大,能便於燙印圖案中間部分的空氣逸出即可。還有如果從成本方面考慮用腐蝕銅版或鋅版燙印,燙金膠水一定要使用耐高溫、抗壓性強的強力膠,否則在生產過程中易發生掉版和移位事故,甚至壓壞印刷橡皮布。
6.先燙後印工藝對電化鋁的要求
般情況下,先燙後印產品燙印時多採用鐳射金或
鐳射銀電化鋁,然後在電化鋁上印刷精細的圖像,這樣生產出的產品更加美觀。國內使用最多的是中國台灣光群的SO7(銀色)和GO7(金色)電化鋁,還有德國庫爾茲的電化鋁,但價格較高。受鐳射電化鋁製造工藝的限制,電化鋁箔帶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版縫。在先燙後印產品,尤其是翻蓋小盒上,絕對不能出現版縫,否則會影響印刷後的圖像效果(煙廠一般不會接受此類產品)。
於是版縫的多少和寬窄就成了先燙後印工藝中選擇鐳射電化鋁的重要指標之一。版縫之間的距離越長越好,而版縫的寬度最好是小一些。
我公司生產的天下秀條盒用的是版縫距離約600mm、寬度約2mm的電化鋁,而且是國產電化鋁,價格便宜,效果也很好還有一個值得註意的問題是電化鋁的分離層和膠水層。如果電化鋁的分離層太松,燙印後容易出現飛金,燙印圖案邊緣常附著一些電化鋁粉末,印刷時極易粘到橡皮布錶面,然後再轉移到印版上,從而使印刷圖文部分產生白斑,引起類似拉毛的故障。電化鋁膠水層的黏度也不可太高,否則燙印時容易產生反拉現象。
7.定位紙印刷對印刷機的要求
生產先燙後印產品時,首先必須印刷用於燙印定位的半成品,稱為定位紙。由於印刷壓力、襯墊等的不同,在燙印校版時使用燙印膠片或印刷膠片很難定好燙印位和套準,只能利用實際印刷的半成品作為校版時檢驗燙印圖案位置是否準確的標準。因此,定位紙的印刷精度就成了燙印位置準確程度的決定因素,生產時應確保定位紙印刷機台與實際生產機台相同。考慮到生產的實際情況和產品的不同套準要求,至少要保證定位紙印刷機台與生產機台是同類型的設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根據印刷的定位紙裝燙印版,再把燙印產品(約200張)拿到印刷機臺上套印,再根據誤差的大小調整燙印版的位置。
出於對成本和不同產品精度要求的考慮,在生產前要明確各個產品的套印誤差。例如:有些產品對圖案套準要求很高,稍微出現偏差,視覺效果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燙印簽樣前就必須確認燙印位置的準確性那麽,是否燙印時套準了定位紙,在其後的印刷中就一定沒有問題了呢?根據實際生產經驗判斷,不完全是這樣的。溫濕度變化、定位紙放置時間長短、燙金機的溫度以及機器本身的誤差等因素都會對套準精度產生影響。因此,對於一些對套準精度要求很高的產品,還需要進行第二次印刷套準,就是在燙印簽樣前用已經燙印過的紙張在印刷機上進行印刷,觀察印刷圖案與燙印圖案是否完全吻合,然後視情況進行燙印生產了。
8.定位十字線在燙印中的作用
若燙印時沒有輔助套準的十字線一旦套不準,就很難區分責任工序,常常出現互相推委責任的現象。所以在燙印時必須在叼口和靠身部位加上十字線,以便出現套印不準時可以清楚地判定責任工序,在實際生產中也便於機台和品管人員抽查,避免批量性質量事故出現。
9.燙印壓力對印刷的影響
如果燙印時壓力過大,紙面就會下凹,導致印刷墨層發虛,色彩飽和度達不到預期的要求。一般情況下,燙印壓力的大小要以用手觸摸紙面無明顯的凹凸感、均勻適中,以及燙印產品不糊版、不殘缺為標準,尤其要註意圖案邊緣的燙印壓力不能太大,否則就會印刷不上。
由於先燙後印的圖案大多是實地,而且圖案的視覺效果不是很強烈,所以有時機台人員發現不了因局部燙印壓力不足導致的圖案部分殘缺問題,印刷時油墨會把燙印壓力不足部分的電化鋁拉掉,並且還會堆積在橡皮布上,給印刷工序帶來嚴重影響,這也是目前常見的質量事故之一。
10.先燙後印工序間的銜接
燙印結束後,每板紙張都必須用薄膜仔細包好,避免由於溫濕度變化造成紙張變形而影響印刷套準。從實際生產經驗來看,燙印產品存放的時間越長,後道的壓凹凸、模切工序出現偏位廢品的幾率就越高。因此,燙印完成到印刷上機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最好在燙印後24小時內開始印刷。
11.其他註意事項
先燙後印產品在印刷時壓力要合適,否則會把電化鋁從紙張上拉下來。還有些產品在燙印後會產生變形、翹曲等,造成套印不準,這時就必須按照燙印圖案的實際位置修改製版膠片,以保證套印準確。

先燙後印工藝,印刷廠需要這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