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籍印刷的承印材料
材料可視、可觸摸,並以一定形態存在。書籍的承印材料與書籍觸覺設計是密不可分的,而書籍的觸覺感更需要材料來體現。書籍的承印材料指的是能夠表現出圖像、文字等信息的一種物質載體,它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經常使用的承印材料是各類紙張,而極具觸感的特種紙和綜合材料也使得書籍的承印材料有了更多的選擇。
讀者在觸摸著紙張,感受著紙張的紋理、疏密、柔軟等承印材料的質感時,能夠從觸感中獲得無窮的感官體驗。承印材料經過設計師的選擇,更加豐富並強化書籍的觸。
所以在觸覺設計中,書籍的承印材料的選擇與常規的強調視覺設計不同,無論是最常見的紙張,還是利用綜合材質,根據不同承印材料的性能和質地,通過其質感所產生的豐富印刷效果給觸摸者的觸覺感受來強化和表現書籍的觸覺感。
書籍設計從一張紙的故事出發,平面的紙張途經了各種製作工序,印刷、折疊、裝訂、組合構成的書籍設計,充滿了美的“故事性”歷程。隨著人類在歷史的進程中對於書寫要求的提升,書寫所用的工具一直在進步且逐步更加利於使用者使用,從原始的石頭、鐵棒到羽毛筆、鋼筆,書寫的工具在材料方面不斷進化跟隨書寫材料的變化,人類對於閱讀載體的變化需求也越發強烈。但是在這方面紙張從發明起至今兩千餘年長盛不衰,仍然還是傳統紙質書籍使用的基本材料,迄今為止人類都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紙可被理解為一種攜帶圖像和文字的抽象媒介。

所謂世界四大發明之一,亦毫無疑問是因其作為一種中性媒介的特質,其材料性令手指產生刮過某種自然物時的愉悅感。人們對於紙張的探索精神也是永不停歇且研究得越來越深入。設計者只有熟悉各種紙張性能,才能利用紙張原有的材質特性來為書籍進行合適的觸覺設計。
在書籍設計中經常使用的銅版紙類錶面光潔且緊致,由於錶面有塗層,印刷適應性好,利於油墨浮於紙張錶面,色彩還原度高且表現力強。以圖片為主的如畫冊、藝術書籍都是需要表現真實色彩的出版物,銅版紙的觸感細膩,而翻閱畫冊需要謹慎又細致的閱讀動作,所以銅版紙特有的質地常適合使用於表現相對高級和色彩要求高的出版物。但是近年來發展特別迅速的藝術紙和特種紙在觸覺感上更加有特點,各自都有各自的風格。
比如康戴里紙業令人炫目的金屬系列,手感柔軟的星域質感,是理性與感性碰撞的產物,能為設計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如《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的封面選用了帶有金屬效果的藝術紙,此藝術紙觸摸起來手感較細膩,與珠光的視覺效果所產生的視觸覺讓讀者在觸摸書籍的同時所感受到的是書籍本身特有的價值,金屬所特有的空間感與書籍所印刷的藍色起為讀者營造了科技感和神秘感,幫助讀者產生無數與書籍內容相關的聯想如今市場上藝術紙和特種紙不僅在視覺和觸覺上的結合為讀者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感官體驗,更特別的是在觸覺上能更直觀地給予讀者特殊的閱讀享受。
例如“在浴缸里也能閱讀的書”《波波洗澡去》,這本書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全書只有薄薄的6頁卻有3.5公分厚,而且還會浮在水面中,整本書籍採用了特種紙張,這種紙張的特點在於雖然有些厚但是非常輕,這與通常看到很厚的書認為肯定很重的想法相反,這本書就像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泡棉般非常輕巧且柔軟,完全不會成為幼兒閱讀的負擔。
書籍是用來傳遞知識的,但是針對各種知識特質和傳播的方法來製作書籍也是相當重要,此書籍的觸覺設計利用了材質的特性使閱讀成為了“悅讀”,不僅讓書“不只是用來閱讀的”,還可以欣賞、觸摸甚至與書互動、玩游戲,讓書籍本身變得豐富而有趣,這種使用特殊承印材料的書籍觸覺設計擴展了書籍設計的可能性。
為了能夠強化書籍中觸覺設計,更加能突出觸覺感,可以使用的承印材料除常見的紙類之外,還有綜合材質,綜合材質可分為原生態材質和人工材質。原生態材質擁有著樸實的自然美,木、竹、麻布等原生態材質能夠渲染出返璞歸真的理念,所具備的紋理給觸摸者最原始、單純的觸覺感,其莊重、古樸的特性能夠體現出書籍的文化意蘊,達到提升書籍品質的效果,適合於在精裝書籍的封面上使用。在書籍市場上,許多文化類、收藏類的禮品書、精裝書都不約而同地選用木質材料做書箱、匣、函套等。
這種材料不僅是能保護書芯的外盒,還是書的組成部分,通過打孔、切割、雕刻等豐富的表現手段,與書的本體形成了多層次的立體空間,不僅拓展了書籍的視覺領域,在觸覺體驗上也通過將真實的材質和肌理運用到封面和內頁材料中,借助真實的材質觸感傳達信息,給讀者新鮮的感受。
人工材質的種類繁多,軟質材料常用於書籍的封面。有粗糙質感的麻、細膩的棉,以及人造纖維等絲織品,不同的面料其視覺和觸覺感差異很大,產生的藝術效果各有特點。絲綢錦緞手感細膩又潤滑,能烘托富貴、高雅、大氣:素色粗布(麻)手感粗糙,體現古樸典雅。
經常翻閱的書可以選擇結實耐用的麻棉織品;細膩又精緻風格的書則應選用絲綢、緞、絨之類的材料。書籍外包裝採用麻布為承印材料,麻布特有的肌理效果具有浮雕式的粗糙手感,布紋理的肌理效果帶給讀者一種質樸的感受,把外層翻開前還需要把別針打開,這種常見的工具經過設計者的巧妙運用讓讀者有了一種慢節奏的閱讀體驗,這樣的觸覺設計成為書籍設計的“點睛之筆還有一種人工材質為合成皮革,合成皮革有著皮革原來的肌理效果,不同皮質其特性各異,手感也不相同,一般用於精裝書籍的封面及書匣設計中,各種皮革再經特殊的加工處理,展現出獨特的視覺和觸覺效果。
設計大師原研哉曾說:“如果電子媒介被認定為一種信息傳遞的實用工具,則書便是信息的雕塑。因為要造好一本書完全是基於對作為媒介的紙的確切選擇。”在現代書籍的設計中,每種材料都可以被當作書籍設計的對象,設計者可以從書籍想表現的本質出發對材料加以選擇和利用,材質其特定形態的語言表現、特性會在書籍的設計上反映,同時書籍的內容也因為選用的材料得以體現,設計師可以利用兩者相輔相成的作用進行書籍觸覺的設計。材料種類繁多,屬性各異,這就要求設計師必須在書籍的材料和錶面質地上作一番研究,才能走好書籍設計的第一步。
《元氣糖》是一本講美食的書,是書籍設計師朱贏椿的設計作品。此書的文本和書名非常特別,設計者從中獲得靈感,在封面採用了極特殊的非印刷材料,其手感綿軟,首先令人耳目一新,使得書籍顯得十分個性化。
其實本書的封面材料選擇的是在幼兒園里常見的、為防止兒童摔倒和作為玩具的海綿材料。封面四周的圓形切口讓書籍無論從整體包裝還是材料的質感以及視覺形象都像極了夾心軟糖,使人忍不住有想吃的欲望。此時的《元氣糖》活脫脫就是一塊剛剛從爐子里烤出來的日式茶點,簡單、清凈、細致、脫俗、美好,這樣的書,就讓人生出憐惜的感覺,一定要慢慢地品味它的文字以及摩掌它作為一本書的肌理和質感這是嘗試在設計上利用觸覺效果來調動了味覺的想象,使得其獨特的觸覺設計強化了書籍本身的閱讀價值。
綜上所述,強化書籍觸覺設計的方法中,書籍承印材料的選用不能脫離設計意圖,需要合理,必須要明確材料是為設計服務的。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優先挑選最適合表現書籍設計意圖和書籍精神的材質,在書籍設計中,在考慮設計用材的同時關註書籍製作的成本也影響著出版方的投入和讀者的購買力。目前來說承印材料仍以紙張為主,無論是常見的紙張還是藝術紙、特種紙、綜合材料,不同的承印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質地不同,其印刷效果和給觸摸者所帶來的感覺也不同。日本書籍設計家杉浦康平在《造型的誕生》中曾在談到書籍設計時認為,書籍中的內容,也就是“故事”,是從一張紙開始的。而承印材料是呈現書籍的載體,是書籍強化“觸覺設計”這一設計語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