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印刷設計的觸覺分析
(一)五感之一的觸覺
觸覺首先是生理上的概念,觸覺狹義上指的是皮膚由於受到客觀物體的刺激所產生的一種感覺,廣義的觸覺還包括壓覺,壓覺是由於外界增加壓力使皮膚部分變形所引起的膚覺,而以一定頻率的振動刺激皮膚所引起的膚覺,為“振動覺”《辭海》中所提的“壓覺”或是“觸覺”其聯合的感覺對觸摸對象的軟硬、冷熱凹凸、粗糙或細膩等特性有不同的反應。
感官系統中的觸覺是除了視覺第二重要的人體感覺器官,它的工作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容易,而是與眾多因素相結合,與身體中其他的感知器官相關。
觸覺把信息轉化成比較鮮明的視覺形象,幾乎可以精確地反映客體的形狀,使人們得到的信息更加完整,形成對事物多元化的認知在人們認識事務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盲聾啞人由於缺少視覺和聽覺,所以他們的觸覺十分敏感。
原研哉曾這樣比喻:“人體所有的感覺都來自於這些布滿了感覺的薄膜,而人類就好似有著感覺薄膜的球體。”通過觸覺,我們對外界環境獲得各種多方位的感知。
(二)觸覺的作用
皮膚是人體中面積最大的器官,而觸覺的接收器處於我們的皮膚之下,是人體的整個感官系統中最直接的感官,是唯一存在於人體錶面體驗的感覺。阿恩海姆是著名的美學家,關於觸覺他曾這樣認為:“藝術在何時何地最初的反映都是源於對體覺的經驗,無論是視覺表達的聯想特徵的形成還是視覺中的藝術表現,體覺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同時根據觸覺的接觸經驗來確認對客觀事物其形狀的辨別有很大的幫助。”由於觸摸材料的不同,通過手的觸摸,觸覺會喚起觸摸者對事物的新鮮感。
觸覺不僅是人的重要感官機能之一,同時也是藝術的重要感官需要,人類對世界的第一認知就源自觸摸。在分娩過程中,嬰兒通過母親產道時,全身肌膚受到大力擠壓,這就是生命最初的觸覺學習。醫生用手觸摸病人的額頭,看其是否還在發燒,病人會為此感到踏實;如果將一隻友愛的手搭在處於困境的朋友肩上,可以給予他勇氣:如果朋友正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用手碰觸他的肩膀,可以使他倍感輕松;當人們哭泣時,用手為他們擦去眼淚,會令他們感到無比安慰;當一個孩子因受到驚嚇而膽怯、恐懼時,緊緊地擁抱著他,並且溫暖地親吻他的面孔,孩子便會有了安全感。觸覺在表達相互的親密之感、溫柔之意、善意之情的同時,它的意義既奇妙又崇高且又是一個與人類的心靈親密接觸的窗口。所以有人曾說,沒有觸覺的社會,忽視了人的肉體和感情系統的需要,是一種病態的社會
心理的觸覺:知覺
由於觸覺是面對面直接接觸的感覺,這一特徵較為隱秘。知覺(又被稱為感知)的範圍涉及過去的經驗、記憶以及判斷,在心理上屬於較高級的認知。知覺受到外界的刺激作用於感官系統,感受到的信息從感受器傳到大腦,由人腦反映對外界的整體看法和理解,進而我們對外界的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知覺就在這個過程由經大腦整體地處理後產生了。
在心理學中曾經把知覺作為一個獨立出來的研究領域,而隨著心理學的系統不斷細化,出現了認知心理學,人們發現知覺僅是認知的其中一個部分。研究發現,知覺與感官屬性的系統密切相關,這些通過知覺感覺到的對象或者結果,不再是直接覺察到的對象所表現的特徵與屬性。假如通過眼睛看到並反映一種顏色是“紅”色,由大腦處理後,有些人會覺得這個紅色能讓他擁有無限的活力,而有些人卻覺得紅色過於熾熱,會使心情變得煩躁不安,這些心理過程被稱為知覺。
觸覺對物體特徵屬性的知覺十分豐富,人體本身都具備感受材料品質的能力,能辨別如光滑、粗糙、堅硬等物質的特徵。通過知覺能夠幫助人們對觸摸到的事物產生認知,所以知覺與觸覺是緊密相連的。在設計發展需求一定高度的倡導下,設計可利用觸覺和知覺的感受,不但可以更加人性化,而且更具備視覺之美,在兩者配合下的設計更符合當下人們生活形態的需求。
觸覺產生的聯想與審美
人體感覺的各部分器官互相關聯協調且不可分,因而作為一個有機的生命體,觸覺與通感。
通常某一種感官在受到外界壓力後,其他感官會共同起作用,這就表明不同器官之間並非是獨立的個體,而是相互影響和相互溝通的,通感就是這種感覺現象的程。源於希臘語中的通感( synaesthesia),單詞中的“syn”意為“共同”或“融合”而“ aesthesia”則是“感覺”之意,心理學中所指的“通感”常在文學創作、藝術表現、對對象的欣賞或是生活的體驗中出現。各種感覺器官之間的互動又可以稱為“聯覺”,常指以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為五感的“聯覺”不分界限地相互溝通,這種生理與心理現象是人體所特有的。

書籍印刷設計的觸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