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公司印前處理之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是集光學、機械和電子技術於一體的產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轉換、存儲和傳輸等部件,具有數字化存取模式、與電腦交互處理和實時拍攝等特點。與使用傳統相機相比,採用數碼相機不用擔心使用的化學膠片容易因環境因素而損壞,不再需要沖片、顯影等工序,縮短了印前復制的時間,使用成本明顯降低,因此,模擬原稿正在被數字圖像所取代。
數碼相機的數字圖像是由光線射入某一感光點後激發電子信號生成的,數碼相機的圖傳感器有電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兩類。
一般來說,影響數碼相機圖像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在實際使用數碼相機時,必須控制好每一個功能鍵,設置好每一個參數,才能得到高質量的圖像。
(1)數碼相機的影像感應器的解析度。
它是指數碼相機拍出的影像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數。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CCD或CMOS的解析度,一般來說,CCD上光敏元數量越多,數碼相機解析度越高,所拍攝圖像的質量就越高,能輸出的圖像尺寸也越大
(2)數碼相機的顏色深度(顏色位度)。
數碼相機的顏色深度指標反映了數碼相機能正確記錄的色調有多少。顏色位數值越高,顏色分辨能力就越高,就越能真實地還原亮部及暗部的細節。數碼相機的顏色深度決定於數碼相機的模/數轉換部件。一般數碼相機中的模/數轉換的量化精度可以達到16位、24位或32位,對於一般人來說,24位的顏色就可以達到真彩色”了,也就是說肉眼難以區分24位的顏色(2種顏色)與真實顏色的區別。所以數碼相機一般分為16位、24位和32位,絕大部分為24位
(3)數碼相機的光學鏡頭。數碼相機成像的CCD面積比傳統35mm相機的感光膠片成像面積小得多,因而對鏡頭的光學解析度要求能滿足CCD成像的基本要求,即它們在最高拍攝解析度上主要依賴於CCD像素數的多少。如對某拍攝對象,在水平方向上需要200像素才能表現細節,則如果成像寬度是10cm,那麽要求鏡頭的光學解析度至少要2000線/釐米
(4)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
在不同光源下,因色溫和光源的影響,會使所拍出的照片偏色。“白平衡”簡單地說,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都能把“白”定義為“白”的種功能。只要正確定義“白色”,其他顏色就能較好地還原。所以,白平衡的調配將影響圖像的顏色還原,它對數碼相機成像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數碼影像的白平衡調配也可在圖像處理軟件中實現。
(5)圖像的壓縮。
數碼相機所採用的壓縮存儲方式多為JPEC方式。這種壓縮方式容易造成數據圖像的損失,尤其是過高壓縮比將使最終解壓後的圖像質量較差。因此,在追求高像質的前提下,拍攝時不宜採用壓縮存儲方式,更不宜採用過高的比例將圖像壓縮存儲。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根據縮比的不同分為最高、較高和標準解析度。這種分類主要是從相機所能存儲的照片數量和照片的質量來綜合考慮。最高解析度的照片壓縮比最小,圖像損失最少,而所占的存儲空間最大。標準解析度的照片則要經過較大的壓縮,圖像損失大,由於解析度最低,所占的存儲空間最小
(6)數碼相機的感光度。
膠捲感光度一般用O感光值來表示,這個數值越大,膠捲對光線的敏感度越強。數碼相機雖然不用膠捲,但用於感應光線信號的影像感應器對曝光量也有相應要求,即感光靈敏度的問題。數碼相機廠家為了方便數碼相機用戶,一般將數碼相機對光線的靈敏度等效轉換為傳統膠捲的感光度值,因此數碼相機就有了“相當感光度的概念。相當感光度(ISO)就是衡量感光靈敏度高低的一項指標,不同型號的數碼相機相當感光度的值可能不同,甚至差別非常大,這是由於不同數碼相機所用CD晶元中像元的尺寸不同,晶元錶面是否安裝有與每一個CCD像元相對應的微透鏡、CCD晶元錶面所加光片上塗布顏色種類及分佈的不同,以及採用電路的增益不同所造成的。目前數碼相機感光度分佈在中、高速範圍,最低的為SO50,最高的為sO6400,但大多數數碼相機為sO1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