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常用術語(六)
(50)預飛( preflight)。借用航空的詞匯,在印刷行業指出片前的檢查。是對一個已設計完成的數字印活進行完整分析的過程。專業的輸出中心在接到客戶的輸出文件後,都會先對文件進行檢查後再出片,在這個過程中發現電子文件和字元有任何不完整或丟失、套色不合適或被忽略、有出血不足、頁碼錯誤、分色不當以及潛在的裝訂問題或圖像不一致等問題。
(51)輸出中心( service bureau)。這是計算機出版系統出現後在印刷行業出現的一種服務機構。製版輸出中心一般有等級較高的激光照排機,為一些排版公司、沒有激光照排機的印刷廠提供文檔輸出服務。輸出中心具有擅長印前輸出的人員,不僅解決了一些小廠、小排版公司購置不起高檔輸出設備的問題,而且所輸出的膠片的質量也可以得到保證。
(52)陷印( trap printing)。也叫補漏白,又稱為擴縮。陷印主要是為瞭解決印刷套印不準確而造成兩個相鄰的不同顏色之間的漏白,形成白邊或花邊的問題。在對原稿進行陷印處理時,通過擴大或縮小相鄰兩色中的一色,設法不讓深色下的淺色露出來,而上面的深色保持不變,以保證不影響視覺效果。
(53)曬版( printing down)。將載有圖文的膠片、硫酸紙和其他有較高透明度的載體上的圖文,通過曝光將圖文影印到塗有感光物的網版、PS版、樹脂版等材料上的工作。在網版、PS版、樹脂版錶面塗上一層感光膜後烘乾,將有圖像的膠片覆蓋在上面,通過強光照射膠片,膠片上的圖像被曝光影印到版材上的感光膜上。
(54)直接製版( computer to plate簡稱CTP)。CTP直譯是計算機直接到印版,是一種數字化印版成像過程。CTP直接製版機與照排機結構原理相仿。採用數字化工作流程,通過計算機直接控制製版設備,用激光掃描成像,再通過顯影、定影生成直接可上機印
刷的印版。計算機直接製版省去了膠片、人工拼版、半自動或全自動曬版工序。
(55)感光樹脂版( photopolymer plate)。凸印的版種。用高分子感光樹脂做版材,通過陰圖版曝光以後,受光部位感光發生化學反應,樹脂由可溶解變成不可溶解;非印刷部位,由於沒有感光,經顯影溶解沖走以後低凹下去,變成不著墨的空白區域。按曝光前感光樹脂的狀態,有固體感光樹脂版和液體感光樹脂版之分。
(56)凸版( relief printing plate)。印版之一類。印版上印刷著墨區域凸出,非印刷空白區域凹下。像銅鋅版、鉛版、感光樹脂版、柔性版以及中國傳統雕刻木版等都屬於凸版。印刷時印版凸出的圖文部位接受油墨,低下部位保持空白。
(57)凹版( intaglio或 gravure)。印版之一類。印版上的印刷區域低於空白區域的平面,滿版施墨以後,用刮刀颳去空白平面上的油墨,只有凹陷處的圖文區域保存著油墨。當紙張與版面接觸以後,在壓力作用下,油墨從凹版轉移到紙張上,成為圖文印跡。
(58)平版( planography, lithography)。印版之一類。印版上印刷區域與非印刷的空白區域基本上處於同一平面上,故名。印版上的圖文印刷區域和非印刷的空白區域經過不同的處理後,利用油和水互相排斥的原理,使圖文區域在印刷中接受油墨,排斥水分,空白區域不斷被水潤濕,接受水分排斥油墨,因而才得以完成油墨從平版到紙張的轉移。
(59)網版( screen)。印版之一類。印版上圖文部分為鏤空的部分,印刷時油墨從鏤空的部分在刮墨板的壓力作用下擠漏到承印物上。網版製作時將絲織物、合成纖維織物或金屬絲網綳在網框上,採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學製版的方法,使圖文部分保持原織物的網眼,而非圖文部分將網眼堵住,以防止油墨通過。
(60)靜電印刷( Xerography)。通過曝光、掃描將原稿的光學模擬圖像通過光學系統直接投射到已被充電的感光鼓上產生靜電潛像,再經過顯影、轉印、定影等步驟,完成復印過程。早期的光導電體為單層,兼具電荷的生成與輸送功能;現今已發展出機能性的多層結構,使得電荷儲存和傳遞的功能更為完善。在數字印刷機上,由數字文件通過CCD(電荷耦合器件)將圖像數字信號輸入到激光調制器,調制後的激光束對被充電的感光鼓進行掃描,在感光鼓上產生靜電潛像,圖像處理裝置(存儲器)對諸如圖像模式、放大、圖像重疊等作數碼處理後,再經過顯影、轉印、定影等步驟,完成整個復印過程。